人民新闻报北京讯(陈少学报道)李泉成,字东甫,号蒲生、鲁驼,诗人,学者,客居北京通州区。现任香港美院教授,中国书画院院士,碑赋文化工程院务委员,《中华诗词》学会,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,首都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,21世纪教育论坛文学顾问。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,师从胡半农,霍春阳,喻建十诸先生,在老师指导下,刻苦攻习古文、诗词歌赋法贴等名画名著,受到严格训练,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。老师曾说:“学书要经过传统、造化、自然三个阶段的历程,才算是为艺术了"。又云:“书画必同文”,写字作画要写出书卷气来,必须多读书不可,非易事也。再云:以法度韵味称者,达其辞、遣其意,则无俗事耳。而立之年后,登名山大川,写生状物,足迹全国,绘制蓝图,著述颇丰。诗、词、文、赋、书、画1万余章收录在百度百科。并多次被邀请到各地写诗撰联、题字、作画作赋。2013年2月16日由济宁市委宣传部、市文广新局、市文联举办了李泉成诗书画辞赋鉴赏朗诵会及书画展。近年来其书法国画流传于日本、韩国、港澳台、新加坡等地。论文《儒家文化与艺术思想》《诗的语言与趣味谈》《诗话二则》等。出版《李泉成诗词选集》《李泉成画选》《李泉成书法选》《楹联100幅》《霍家街小学赋》《槐根赋》《兴唐赋》《儒商赋》《中华大豆赋》等。

李君泉成,乃齐鲁文士,余之诗书同道,多年好友。其生于农耕之家,自少年钟情文学。概得家乡名宿胡半农先生及儒家文化艺术之影响,也因其锲而不舍学得诗书双艺,故进步甚速,所获颇丰,迄今已伫立学坛,跻身于当今文化名人之列,诚为可喜可贺。
孔子曰: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 。儒家文化艺术,实为儒家精神之艺化、升华。李泉成深谙此理,潜心儒学,贯彻仁、义、中庸,教诗书作品尽涵孔孟教化之道。
观其书法作品,合具“三有”要旨。一曰“有根”,即字遵传统;二曰“有灵”,即字显生命;三曰“有我”,即字涵我情。因有此三者,故其书法作品极受书界好评,并使其成为当今颇具实力之中年书法家。
又如《仙人洞府歌》中,“绝壁生瑶草,凌虚落砭针”,瑶草系指仙草,生于绝壁。可知,凡珍品得之皆不易;也可知,凡绝处,皆有可能滋生宝物珍品,人们自当不怠攀登、争取。
又如《观书拾趣》中之“肝胆向谁都不是,玉壶自有一冰心”,乃自守本性、净化心灵之言;《吊湘君》之“天荒地老未曾死,滴泪原来比水多”,乃有悟人生苦多之句。
又如《庐山瀑布》,“一挂银波落石台,层层薄雾紫云开。飞流不动苍茫色,正是清风万里来。”句句皆佳,尤以“飞流不动”为妙。读者若身临其境,远望庐山瀑布,确可见“飞流不动”之景象。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是动,是李白笔下之景;“飞流不动苍茫色”,则是化动为静,是李泉成笔下之景,也可称神来之笔。同题七律中,八句皆妙。尤其是首两句“闻说星河有洞天,凝冰积雪水涓涓”,乃自编有“闻说”,又以此为凭,假想“音似七弦”、“声如九虎”、“银珠跃”、“金线穿”,其想象之丰富,直欲将读者带入“非亲眼一见不可”之欲望中。
他知诗词乃形象思维之产物,故作品中多用赋、比、兴(包括联想)之法。
《运河大桥》中之“一条玉带架青天”为比;《端午节》中之“一卷离骚万古愁”为兴;《岳阳楼》中之“巴陵不老人空去,风雨潇潇芦荻洲”,也为兴;而《关山月梅图》:“关家气度概南田,画里风云带夕烟,铁笔纵横惊翰海,银钩错落写长川。团团墨韵毛锥出,道道霞光玉臂缠。最是半空一梅发,直将血泪点青天。”则是一首不可多得之七言律诗。诗中综合应用赋、比、兴之修辞法,又以典型之起、承、转、合布局结构,层层有序展开,直至“最是”句相转,得出结句“直将血泪点青天”,将关山月用红色之笔点染梅花,说成为“直将血泪点青天”,形象生动之极,又深含天理人情,真可谓诗词“空灵”之作。只此一句,即可将此律推为上品,供人品赏。
李泉成之诗词,除深沉、持重之外,犹有细腻,清凄之一面。乍以为有偏齐鲁英豪形象,然细相捉摸,乃知其受圣域儒雅风尚熏染,又受宋词豪放文风之影响,故有是也。 蒋有泉写于北京责编:戴少骞 审核:欧文秀